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上海高研院在煤制乙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乙炔(C2H2)和一氧化碳(CO)是制备各种化学品的重要平台化合物。电石(碳化钙,CaC2)法煤制乙炔工艺提供了一种将包括煤炭在内的各种固体碳(C)直接转化为乙炔和一氧化碳的方法,是乙炔化工的龙头工艺。然而,电石合成温度高(2000℃~2300℃)、废气废渣排放大,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和高碳排放、高污染的大化工过程,极大地限制了电石工业以及下游乙炔化工的发展。设计和开发绿色的煤制乙炔新工艺对推动乙炔化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10-07
故宫博物院-上海光源联合实验室在古陶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8
上海高研院在膜分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曾高峰研究员团队与上海大学石国升教授团队合作在海水快速脱盐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相关成果9月4日以 “Ultrahigh-water-flux desalination on graphdiyne membranes”为题发表在《自然-水》(Nature Water)期刊上。上海高研院博士生陈慧玲、上海大学副研究员刘星博士和上海高研院博士生宫典为共同一作。上海高研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2023-09-11
上海高等研究院在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产甲烷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史吉平研究员、刘莉研究员团队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餐厨垃圾多组份协同高温厌氧消化产甲烷强化策略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Meta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multicomponent synergistic thermophilic anaerobic co-digestion of food waste utilizing kitchen waste or garden waste as co-substrate”为题发表在Water Research期刊上(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3.120457)。该研究探究了餐厨垃圾协同厨余垃圾(或园林垃圾)高温厌氧共消化的产气性能,确定了最佳的底物混配比例,并通过宏基因组学深入解析了底物协同厌氧消化机制,证实了共消化可以富集微生物菌群中的关键水解菌和嗜氢产甲烷菌,揭示了水解和产甲烷阶段编码关键酶的基因丰度的提高对强化产甲烷的促进作用,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微生物生境的低成本物料调配技术以提高甲烷产量。
2023-08-31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2项ITU国际标准获批立项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化部门第13研究组(ITU-TSG13未来网络研究组)2023年全体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能信息中心胡宏林研究员团队提出的“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in networks beyond IMT-2020: Requirements and functional framework enhancement to support machine learning(面向IMT-2020及以后的信息中心网络:支持机器学习的需求和功能框架增强)”和“Requirements and functional framework for enhanced ICN to support determinist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beyond IMT-2020(面向IMT-2020及以后的基于ICN的确定性网络需求和功能框架)” 2项标准提案历经国内外多轮次评审,最终成功获批立项。
2023-08-15
Copyright 201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268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