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能源系统与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换及利用技术,重点研究高效热功转换系统设计和制造技术、能量高效储存技术、光电材料和高效器件技术,并部署科技资源,以期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集成和商业化应用,推进国家和上海能源装备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国家自然基金、企业委托等课题数十项。
涡轮动力技术是航空、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清洁高效涡轮动力技术团队下设总体组、气动传热组、结构强度组、电气辅助组、数字运维组及管理支撑组,以开发清洁、高效的涡轮动力系统与研制高效的涡轮动力装备为目标,围绕燃气轮机及先进热力循环、高效涡轮动力技术开发、先进能源系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先进涡轮整机设备研制等开展工作。
自2009年成立以来,团队致力于开展燃气轮机和闭式布雷顿循环轮机技术攻关,建设有燃气轮机注蒸汽试验台、常压全尺寸燃烧试验台、换热试验台、氦气轮机试验台、超临界二氧化碳试验台、高速电机试验台等,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国家自然基金、企业委托等课题数十项,从系统到部件、从计算到工艺、从样件到样机,突破20余项关键技术,系统建立了燃气轮机核心部件设计体系,掌握了气动高负荷高效率设计技术、整机多级气动性能数值模拟与验证技术、转子结构与强度设计技术、低排放燃烧设计与试验技术、燃烧场数值模拟与验证技术、换热器多物理场模拟验证技术、轴承密封技术等,成功研制MW级小型燃气轮机与氦气轮机相关产品,形成了涡轮动力系统全生命周期设计、优化、制造及集成、测试能力。
团队目前拥有专职员工3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9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十余人。
团队耐住寂寞,10余年磨一剑,成功研制国内首套最大功率(10MWth)氦气轮机发电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研制CAS系列1200kW和2000kW两款工业燃气轮机。获得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成功实施了技术转化,实现了小型燃气轮机装备“从技术到产品”的跨越,其中CAS2000系列2MW燃气轮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研制和生产,是我国首个实现完全正向设计、自主可控的兆瓦级燃气轮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应急救灾、重大活动电力保供、工业和商业分布式能源、油气生产等多种场合。CAS系列燃机在苏州、上海和湖南等地开展工业示范,相关成果获得行业和国家认可,2018年荣获中电联技术创新一等奖,2019年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一批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2020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
能源过程强化工程科学团队聚焦“能源过程的强化和工程化”,开展能源化工过程的多尺度强化,研究方向包括能源化工系统的智慧化仿真与人工智能强化、先进过程的微尺度桌面工厂开发与智造、微气泡工程强化和高通量微球技术开发、碱性电解制氢与绿色燃料模块化成套技术与装备以及能源化工碳评估和碳认证等。
研究团队拥有正副教授7名,团队骨干科研人员十余人;拥有国际一流的计算仿真平台,囊括了领域内全部主流模拟仿真软件;拥有浆态床、流化床、微气泡、微通道反应器等齐全的冷热态试验平台;拥有国内领先的Micro-PIV、高速摄像仪、ECT、ERT和光场相机等多相流测试仪器;团队拥有四套开源的光固化打印机,实现多个世界首创的能源材料3D打印智造。
团队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项目、中科院核先导、煤先导、页岩气战略先导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承担课题经费逾亿元,技术转移转化达2亿元以上,在能源顶刊Joule、CEJ、applied energy等能源领域TOP期刊发表五十余篇文章,申请发明专利六十余项;依托团队建立了“绿色能源联合实验室”,与欧洲最大的认证机构TÜV集团开展碳评估战略合作,与世界五百强巴斯夫和壳牌等能源化工集团长期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
碳数据与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