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科普的产学研融合——“蛋白派”科学脱口秀开创科技传播新范式
2025年5月1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蛋白质设施”)举办了“蛋白派”科学脱口秀活动。恰逢蛋白质设施开放十周年之际,本次活动创新性地将科技传播、产业推广和娱乐形式相结合,吸引了两百余名来自生物医药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开创了大科学装置科普工作的新范式。
蛋白质设施特别邀请了生命科学领域的9位跨界嘉宾同台演出。蛋白质设施兼职研究员王权通过讲述其团队历时五年解析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结构的科研历程,展现了当代科学家攻坚克难的执着精神;中国科协科普专业研究员李旭讲述了如何克服心理障碍从事科普工作,并反思了社会对进化论等科学知识的认知偏差;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周耀旗以自身经历讲述与AI算法一起预测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科学段子”;蛋白质设施党支部书记李娜介绍了同步辐射生物小角散射技术的应用,澄清了公众对辐射安全的误解,并分享了科研人员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实际工作状态与挑战;康码生物创始人CEO郭敏通过创业故事分享了蛋白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心路历程;怀格资本生物医药主管合伙人杜江波以“一个生物医药投资人的独白”为题,用生动案例解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逻辑;表达者联盟主理人顾佳芸以检验科工作经历为切入点,揭示了医疗检测的重要性和公众对检验工作的误解,并探讨了医疗科普的缺失问题。此次活动还特邀“健康脱口秀”演员麻醉科医生宣贝贝和脊柱外科医生曹鹏,他们分别分享了医生的日常工作、公众误解及职业现状,并通过阐述公众对医生的误解凸显科学普及的重要性。9位科研专家、产业精英和临床医生的同台碰撞,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案例,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纷纷评价道:“用脱口秀的形式演绎科学,既降低了公众的理解门槛,也为产学研对话搭建了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完成了“人才-内容-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科普生态建设实践课,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与传播枢纽。
在脱口秀环节后,活动进入更具互动性的实地参观。蛋白质设施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实际需求特别开放了多个核心实验室,设置了“技术问诊”环节,由各平台负责人现场解答企业在研发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难题。活动当天即促成多家单位的技术合作意向,真正实现了“参观即对接”的实效。蛋白质设施不仅要让企业了解我们的技术能力,更要精准匹配产业需求,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向应用。
本次活动是蛋白质设施在科普创新和产业服务工作相结合的一次重要探索。作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蛋白质设施十年来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解析、新冠抗体研发等重大课题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蛋白派”科学脱口秀这种创新的科普形式,既保证了科学内容的专业性,又大大提升了传播的趣味性和接受度。此次活动让更多企业和公众了解了大科学装置如何助力药物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提升了蛋白质设施的科学价值、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蛋白质设施后续将陆续推出脱口秀精华片段,进一步扩大科学传播影响力。
蛋白质设施主任吴家睿指出:“蛋白质设施正在探索一条“硬科技软输出”的创新路径,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科学,做普通老百姓也能听得懂的科普,同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蛋白派”科学脱口秀只是蛋白质设施创新科普工作的开始,未来将不断尝试其他创新形式,让大科学装置既能在前沿科研中顶天立地,也能在科技传播中更接地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