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动态 > 科技进展
科技进展
基于VO2相变薄膜的神经形态器件取得进展
引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摩尔定律逐渐接近物理极限,依赖晶体管尺寸缩小的计算芯片研发模式正面临与日俱增的挑战。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机因其物理上处理单元与存储单元是分离的,将限制能源效率和处理速度。不同于冯?诺依曼架构的特点,神经形态计算架构试图在存储单元内执行计算,其中的每一个存储单元都具有与突触相似的两端结构,且非线性的I-V特性与离子浓度调控突触重量的动态行为类似。再将高度并行的存储单元组成庞大的阵列或三维堆叠,能够实现模仿人脑的形态架构和认知功能,又称之为类脑计算。
2021-05-31

“干扰抑制和时延可控的专网无线通信关键技术”项目获2020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联合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五家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的《干扰抑制和时延可控的专网无线通信关键技术》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21-05-25

上海高研院在非均相光催化连续流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唐志永研究员和张洁副研究员所带领的工程科学团队,在流动化学强化偶氮化合物的非均相光催化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Tuning the Gas-Liquid-Solid Segmented Flow for Enhanced Heterogeneous Photosynthesis of Azo- Compounds”为题今日发表在国际顶尖的化工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杂志=10.652)。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上海高等研究院的陈宇航博士。
2021-05-17

上海光源团队在表面乌尔曼反应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上海光源科学中心宋飞研究员所带领的团队,在表面Ullmann精准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Identifying the convergent reaction path from predesigned assembled structures: Dissymmetrical dehalogenation of Br2Py on Ag(111)”为题发表在纳米领域权威期刊《Nano Research》(IF=8.15)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上海光源博士生胡金平。
2021-05-18

故宫博物院-上海光源联合实验室成果报道:明代早期铜红釉中铜原料及着色的研究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考古研究所)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针对故宫考古出土的明代洪武时期(14世纪后期)釉里红瓷片开展了合作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贾翠)发表于最近出版的《欧洲陶瓷协会会刊》
2021-05-12

蛋白质设施用户揭示完整转录起始超级复合物结构与功能
2021-05-10


Copyright 201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268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