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勇攀科技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正站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历史新征程上,肩负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如何在科研实践中传承科学家精神,以青春之力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我想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谈青年该如何想、如何做。
一、胸怀使命,点燃科技报国之志
作为上海高研院的一名青年职工,我深知科技强国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由每一次实验、每一篇论文、每一项技术突破共同构筑的坚实基石。回想初入高研院时,我被这里浓厚的科研氛围深深感染:前辈们夜以继日攻关核心技术,同事们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引领我们探索未知。这一切让我明白,科研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科学家精神是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灯塔。钱学森先生毅然归国,投身“两弹一星”事业;黄大年教授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为国家深地探测技术倾尽心血。这些先辈的故事告诉我,青年科研工作者首先要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严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投身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为抢占科技制高点贡献智慧。
在我的研究领域——控制软件开发,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是试错,不断地写代码,才能让自己的技术获得质的飞跃,也让自己不那么焦虑,迷茫。这些不仅能够给我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精神上的支持,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二、锤炼作风,践行求真务实之道
抢占科技制高点,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过硬的作风。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之一是求真务实,这对青年科研工作者尤为重要。科研之路并非坦途,面对未知的挑战,唯有严谨治学、脚踏实地,才能在迷雾中找到真理的光芒。
在高研院的学习与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优良作风的重要性。一次,为开发出更好的数据收集功能,我们团队连续数月调试代码,收集了无数的数据参数。期间,每一次代码上的bug对我们来说都要反复不停的测试,这样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才不会出错,才能保证用户实验的顺利完成,读书时候经常听导师训导:“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一个数据的偏差,也可能导致全盘错误。”我们沉下心来,逐一排查变量,最终发现了关键问题,成功解决了代码bug。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求真务实的作风不仅是科研的底线,更是通往突破的基石。
青年科研工作者还需警惕浮躁心态。当前,部分领域存在“唯论文”“唯项目”的倾向,容易让青年迷失方向。作为高研院的青年,我们有幸在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中成长,更应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追求真正的学术价值,而非短期的功利回报。正如袁隆平先生一生专注于杂交水稻研究,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研风骨。
三、勇于创新,书写青春担当答卷
抢占科技制高点,离不开创新的火花。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我们的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正应在科研实践中敢想敢干,勇闯“无人区”。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高研院,跨学科协作的氛围为青年创新提供了沃土。我主要工作是担任线站的控制软件开发工作,会遇到很多新的方法学,所以要不断跟身边的青年工作者沟通和学习很多跨学科的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历练,并且可以丰富我的个人阅历。
创新还需协作精神。在高研院,团队合作是科研的常态。无论是实验数据的共享,还是技术难点的攻关,都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作为青年,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协作,以集体的智慧点燃创新的火花。
四、砥砺前行,绽放青春力量
科技强国的征程上,青年科研工作者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我认为,青年应做到“三心”:
一是恒心。科研之路充满坎坷,唯有持之以恒,才能迎来突破的曙光。
二是匠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必由之路。
三是初心。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牢记科技报国的使命,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作为高研院的青年,我们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托先进的科研平台和前辈的指引,追逐科技梦想。未来,我将继续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在新能源领域深耕细作,力争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
“科技强国青年说”,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青春的宣言。抢占科技制高点,青年当仁不让。我们应以科学家精神为灯塔,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基石,以敢为人先的锐气为动力,在科研的征途上勇攀高峰。让我们以青春之名,书写科技强国的崭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磅礴力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