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打好新时代科技“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鏖战。这场持续43天的战役中,双方反复争夺阵地59次,志愿军击退敌军900余次冲锋。战役的惨烈程度创下战争史纪录:平均每秒落弹6发,每平方米土地承受76枚炮弹轰炸,火力密度甚至超越二战巅峰。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倾泻190万发炮弹、5000余枚炸弹,致使山头被削低两米,岩石化为焦土,坚固的坑道被炸短三四米。志愿军将士以超凡的指挥艺术、钢铁般的意志和血肉之躯,最终铸就了这场"立国之战"的胜利丰碑。正如战后评价:"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在立国之初,革命先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冒着枪林弹雨取得了“立国之战”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而后的上世纪50到60年代,约2500名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如郭永怀、钱学森、邓稼先等),放弃国外优渥的科研与生活条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投身到“两弹一星”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使得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面向国内外多重挑战,在老一辈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努力下,国家科技创新经历了由“改革与探索”到“开拓与发展”,再到“突破与跨越”三个阶段,助力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深刻转变。在改变整个国家面貌的同时,形成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并涌现出袁隆平、屠呦呦、黄旭华、黄大年、刘永坦等杰出科技工作者代表,实现了科技“上甘岭”战役的上半场的伟大胜利。
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当前的中国解决国内外矛盾、走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关键。因此科技“上甘岭”下半场将更加重要、挑战也尤为艰巨,是一场不容失败的关键之役。新形式下新时代青年如何接棒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打好科技“上甘岭”的下半段,助力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并抢占科技制高点,是每一个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我认为新时代青年应深刻领悟并践行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志存高远,舍我其谁。70年前,刚刚回国的钱学森面对“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的质疑时不服气地说到“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现如今,国家科技创新已进入“突破与跨越”的阶段,一方面我国总体上已实现对世界先进的技术的追赶,另一方面人类科技长河中先前允许我们摸的石头已经很少或被别人搬走。作为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本身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充沛的精力和充分的时长,应更多的思考如何在自身领域实现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超越,并引领该领域发展趋势,而不是盲目追随热点或炒冷饭。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我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向技术难点要敢于“迎敌亮剑”,切不可避重就轻、知难而退,只有攻克难题、克服困难才能占领科技制高点从而欣赏到“一览众山小”之科技美景。
其次是,长期坚持,契而不舍。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迈向科技制高点和无人区过程中必定是充满孤独、危险甚至不解的。屠呦呦对200多种中药展开实验研究后才得到青蒿素;袁隆平从14万株的稻穗中方才选到了他想要的雄性不育株;期间他们还克服了艰苦的试验条件、不怀好意者的破坏等不利因素,但在追求解决技术难题的道路上,困难、挫折与失败未曾击倒他们,凭借坚定的理想,通过长期坚持最终实现了技术的突破。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可能不会面临屠呦呦和袁隆平等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如此艰苦的科研条件,但可能会面临诸多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科研心态和名利的挑战。在抢占科技制高点过程中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是大忌,青年科技工作者应排除干扰,瞄准自身领域的科技前沿和难点,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方可抵达制高点、走进无人区。
之后是,脚踏实地,致知于行。科技的生命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真实价值,当前形式下各行各业均匀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科技工作者漫无目的的、灌水式研究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青年人青春年华的消磨。我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应广泛的结合“四个面向”,主动走进工厂、企业、医院和农田等生产一线与实际场景,从真实感知实践中凝练科技前沿中的科学问题、经济主战场中的关键技术、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面临的卡点堵点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所需所盼,思考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努力做到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和切实解决问题,避免只看文献而不实践、只写论文而不检验和只在象牙塔而不呼吸新鲜空气。青年科技工作者只有把所学、所知应用于实际、践行于行动,才能实现科研价值的延续和人生价值的升华。
最后是,胸怀大局,甘于奉献。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任何伟大事业都是集体攻关、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身堵住敌人机枪眼的黄继光,为不暴露部队在烈火中牺牲的邱少云等革命烈士;在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涌现出飞机失事用身体护住绝密数据文件的郭永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于敏等两弹一星元勋;在新时代的科技攻关中,涌现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燃尽生命只为天眼的南仁东等甘于奉献的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如果没有革命烈士的伟大牺牲将会有更多的战士倒在战场,;如果没有诸多两弹一星元勋的对家庭、待遇乃至生命的奉献则两弹一星将遥遥无期;如果没有诸多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则没有当前我国科技领域的强大综合实力。我认为在抢占科技制高点过程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心怀大局,科技攻关过程中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始终相信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而不应在承担任务时避重就轻,在项目获得成果时锱铢必较、争名夺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青年人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主力军”,只有持续继承和发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方可打好新时代的科技“上甘岭”之役,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
附件下载: